高效的球场照明灯能够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

来源:中国之光网为推动“十四五”的高质量发展,体育场馆照明设备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照明环境能够满足日常运动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可以满足专业赛事的运动人员、裁判人员和观众以及摄像机等观看拍摄转播等要求。  一般来说,室内球馆一般采用的是LED灯具,这款灯具不仅有着发光效率高、寿命长、环保等优点,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满足室内球馆的视觉需求。LED照明灯具不仅能够发挥应有的照明作用,并能够给观众带来极佳的视觉享受。 首先,LED灯光色温暖,暖光灯可以给观众提供舒适的视觉体验,其次,由于智能化的普及,LED灯的色温可以调节,可以根据球馆的主题进行改变。LED照明灯可以提高球馆的安全性,有效的防止球馆内意外事故的发生,当然还可以增加玩家的游戏体验。此外,LED照明灯能够减少电费,节省能源。采用专业的LED照明灯具,才能够轻松的满足人们的需求,这样才能够为球馆带来收益,另外,只有LED灯具够专业,才会吸引球馆负责人进行采购。   如今体育运动在盛行当中,而体育市场也会迎来新的机遇。体育市场的开放,对体育照明从业者来说,也是一个加速发展的好时机。专业的体育照明灯具会对体育运动发展带来一定的提升作用。

道路照明如何选择?你选对了吗?

来源:中国之光网道路照明是指为道路及其附属设施设置的照明。用于提高夜间车辆行驶和行人行走的安全性,防止发生交通事故。合理设置,可以改善交通条件,减少驾驶疲劳,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有效减少交通事故。  其质量取决于:(1)路面照明的亮度。即有足够的强度以保证车辆驾驶员和行人能看清路面上的障碍物、行人、车辆和道路周围的情况。(2)路面照明的均匀性。即分布应大致均匀。(3)眩光干扰程度。即有效地控制眩光对车辆驾驶员和行人的有害影响。(4)照明的引导性。即根据路面状况进行适当的设置,使车辆驾驶员和行人能有效地获得前方道路的方向、倾斜度等信息,这对有许多弯道和交叉口的道路尤为重要。合理应用灯具,能防止眩光。 而良好的道路照明对城市建设和人们的交通安全都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良好的道路照明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特别是夜间行驶在道路上,车辆驾驶人必须要谨慎驾驶,相较于白天要更快地发现交通隐患和风险区域,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并根据具体情况的严重性做出相应的正确反应。而在保证这些的基础上,是灯光照明的设置。均衡的光分布和最少眩光确定了决定性的差异,良好的灯光照明能够大大减少夜间行驶的危险。 第二、良好的道路照明能够提高交通效率。LED路灯可以提升道路诱导性,同时也不存在光衰问题。而且LED道路灯还可以与物联网进行设置,灯光随着交通流量的变化而变化,能够为良好畅通的道路行驶提供必要的条件,大大的提高交通效率,改善交通环境。 第三、良好的道路照明可以减少犯罪几率。在夜间,特别是人少的小道,最容易发生一些犯罪行为。而有了道路照明,易发现证据和目击者,大大减轻了犯罪人员的作案动机,提升城市安全性。 那么如何选择道路照明灯具呢? 首先,选择LED灯具。由于LED灯具在节能、照明效果、使用寿命等方面都大大超越了传统灯具,而且LED灯具可以方便对灯具色温及输出功率进行调节,极大地提升了照明的人性化。另外,LED灯具是绿色环保灯具,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 其次, 从供电方式上分为旧灯改造和新建路灯。如果所建道路是城市主要干道,而且城市周边配套设施齐全,那么可以新建路灯。如果是乡村道或周边市电接入不方便地区,我们就可以考虑旧灯改造,用太阳能路灯取代传统路灯,既能够提供照明又方便安装。 最后,从价格方面考虑,太阳能路灯较市电路灯来说,前期投入大,但是后期就没有费用,而市电路灯还要缴纳电费,LED路灯较高压钠灯来说,初期投入大,但是LED较高的节能率和稳定性,在后期的工作中会展现出很大的优势。

从ChatGPT到AI智能照明:人类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智能系统

来源:中国之光网ChatGPT  最近火爆全球的ChatGPT终于迎来了制裁,这个号称可以真正像人类一样来交流、甚至可以帮助人类完成撰写灯多个文字任务的AI智能程序。ChatGPT是美国OpenAI 研发的聊天机器人程序,在2022年11月30日发布。这个AI智能系统刚已发布,就受到广泛推广。由于它强大的撰写编辑能力,也让各个国家的人们爱不释手。 在人们为该AI系统表现出的强大能力所惊叹的同时,其数据准确性及隐私相关问题也引发人们的担忧。当各国意识到了这类问题后,相关裁制也出台了。近期,生命未来研究所在他们的网站上贴出了一封“公开信”,一石激起千层浪。“公开信”呼吁“所有人工智能实验室至少暂停6个月比ChatGPT-4更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的训练”,说法这么具体,体现了人类对于ChatGPT发展速度带来的挑战的深深担忧。 AI智能照明  AI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AI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而对于照明行业来说,AI在照明中的应用,也逐渐成为这个行业的趋势。AI照明的发展,需要大量优秀的终端产品实现落地使用,再加上不断优化的智能系统,才能实现真正的“AI照明”。  但是,由于智能算法对人的“监控”,人们的隐私也会成为一个问题。如今短视频盛行的时代,个人隐私已经不能成为秘密。而AI照明如果想要被人接受,对于保障个人隐私安全要有一定的保证。 照明行业从白炽灯时代走到了今天的智能照明时代,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高速发展及竞争激烈的今天,砥砺前行。AI智能照明的发展或许前路漫漫,但只有不断的改进、不断的学习,将产品落实地面,才会带来好的收益。     

室内外场所光源和灯具的选择

来源:中国之光网照明作为点亮夜间生活必不可少的生活环境,在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照明系统越来越发达,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不同场所的照明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在设计灯源时,设计选用的光源、镇流器的能效不能低于相应能效标准的节能评价值;建筑夜景照明的功率密度LPD限制应该要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光源的选择1、室内场所(1)要符合颁布的照度标准,保证各室内空间有合适的照度。比如:起居室(客厅),在这里要接待客人,又要家人聚会,要兼顾工作、学习的需要,照度应稍高;餐厅要防止吃食时发生意外,照度也要偏高;而卧室照度应较低,才便于主人休息。(2)要设法利用照明方式、灯具及光色的种类,营造环境气氛和改善空间观感。比如:可以利用各种投射灯产生强烈、集中的亮度对比,会使室内空间变得生动、活跃;利用反光灯槽为主的漫射光,柔和的光色,使室内形成宁静、放松、亲切的和谐气氛;采用古典型灯具使环境增加华丽、高雅的气氛;采用简洁的灯具可以创造朴素、平和的气氛;在寒冷地区使用低色温的暖色调光源,在炎热地区使用高色温冷色调光源,都能使室内光色调和,充满温馨。(3)照明还可以使人们对空间产生不同的感觉。一般地说,照度高、亮度大的房间感觉要大一些。2、室外场所(1)由于工作环境比较复杂,受温度、紫外线、湿度、下雨天雨水、沙尘、化学气体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户外照明在设计的时候应考虑环境因素对LED户外照明灯具的影响。目前国内生产的LED灯具(主要是路灯)大都是采用1W的LED多个串、并联进行组装,这种方法叫封装技术。采用30W、50W甚至更大的模组进行组装,以达到所需要的功率,这些LED的封装材料有用环氧树脂封装。(2) 选用导热良好铝或铝合金,铜材或铜合金,以及的其它合金。.做到防水、防尘、抗老化、不锈钢螺栓紧固,再参照我国颁布的最新室外照明灯具技术规范,以及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3)装于室外的景观照明中距建筑物外墙20m以内的设施,应与室内系统的接地形式一致,距建筑物外墙大于20m宜采用TT接地形式”。另外,室外照明采用TN低压供电系统,照明控制箱(分控点)的布置的原则需考虑供电半径和电源到末端受电点所必需控制的电压降,避免因欠电压造成灯具不能正常运作。《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8中,规定在正常运行情况下,道路照明末端处电压允许偏差为+5%,-10%。照明灯具选择1、室外场所(1)道路灯适用场所:公路,立交桥,停车场,体育场,货场,港口,机场及市民休闲广场等。(2)庭院灯适用场所:城市慢车道、窄车道、居民小区、旅游景区,住宅小区,公园,校园,花园,别墅,植物园、广场等公共场所的室外照明。(3)草坪灯适用场所:广泛适用于公园景区、高尚社区、花园别墅、广场绿地、旅游景点、度假村、高尔夫球场、企业工厂绿地亮化美化、住宅小区绿地照明、商业步行(4)景观灯适用场所:湖畔、居民小区、旅游景区,住宅小区,公园,校园,花园,别墅,植物园、大型广场,步行街等公共场所。(5)地埋灯适用场所:广场、酒楼、私人别墅、花园、会议室、展览厅、小区环境美化、舞台酒吧、商场、停车雕塑、旅游景点等场所等灯光装饰。(6)墙头灯适用场所:一般安置在小区,公园,或者柱头上,极具欣赏性。(7)投光灯适用场所:大面积作业场矿、建筑物轮廓、体育场、立交桥、纪念碑、公园和花坛等。(8)洗墙灯适用场所:主要也是用来做建筑装饰照明之用,还有用来勾勒大型建筑的轮廓。2、室外场所室内照明灯具主要有顶灯、吊灯、壁灯、射灯、地灯。顶灯或者吊灯是室内的主要光源,其他灯具都是辅助光源。(1) 按安装方式一般可分为嵌顶灯、吠顶灯、吊灯、灯、活动灯具、建筑照明等六种。(2)按光源可分为白炽灯(紧凑型荧光灯归为这一类)、荧光灯、高压气体放电灯等三类。(3)按使用场所可分为民用灯、建筑灯、工矿灯、车用灯、船用灯、舞台台灯等。(4)按配光严寒可分为直接照明型、半直接照明型、全漫射式照明型和间接照明型等。部分文案和图片来源:网络

智能照明行业报告:市场规模398亿,年复合增长率22%

来源:乐居财经4月19日,美智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智光电”)披露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对照明行业进行分析。 LED照明成为行业主流,为智能照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照明产品已从最初始的白炽灯、荧光灯,发展至现在的LED灯。近年来,随着环保理念的普及以及LED技术的进步,LED照明产品正快速实现对传统照明产品的替代,白炽灯、荧光灯逐渐进入淘汰阶段。作为新型高效节能照明产品,LED照明产品是世界各国节能照明重点推广产品,世界各国已陆续明确了淘汰白炽灯的时间表,其中欧盟、澳大利亚、日本、美国等国家/地区淘汰计划启动相对较早,国家发改委也于2011年发布白炽灯淘汰路线图,LED照明产业规模稳步扩大,逐步取代传统照明,在照明行业占据主流地位。在国家政策大力引导及LED照明产品迅速迭代下,LED对传统灯源的替代效应持续释放,LED渗透率不断提升。根据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的数据,我国2012年LED照明产品渗透率仅为3.3%,至2021年我国LED照明产品渗透率达到80%。根据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统计数据,中国LED照明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6,358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9,428亿元,预计2022年中国LED照明市场规模有望超过万亿达到10,085亿元。 智能照明应用领域广阔,未来有望保持高速增长智能照明在LED照明的基础上,通过利用部分物联网技术、有线/无线通讯技术、电力载波通讯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智能化信息处理,以及节能控制等技术组成的分布式照明控制系统,来实现对照明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应用领域上智能照明覆盖从家居照明、商业照明、工业照明、城市照明,在绿色节能、网络互联互通、城市管理上有较大前景。智能照明作为场景互联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智能化生活理念的不断延展,其需求不断增长,将进一步迎来快速发展。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智能照明行业自2017年快速发展至今,市场规模已从2017年的147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39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04%,呈现较高速度增长趋势。在前装场景智能化的推动下,我国智能照明行业市场规模将加速扩大,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智能控制市场规模不断提升、渗透率呈现出整体上升趋势,提升空间较大。根据久谦数据统计,销售量方面,线上智能开关2020年销售量125万件,2021年165.6万件,2022年195.1万件,销售量不断上涨,2021年的销售量同比增长32.48%。销售额方面,2020年-2022年分别销售8,100万元、14,700万元和16,200万元,2021年销售额同比增长81%,2022年线上智能开关销售额渗透率达16%,2019-2022年销售额复合增长率为45%。线上智能开关市场规模发展迅速,增长潜力较大。精装修市场上,智能面板的精装修配套率稳定提升,根据奥维云网统计,2021年国内精装修市场智能开关配套规模达42.7万套,同比增长15.5%;智能开关配置率为14.9%,较2020年增长3.5个百分点,增长趋势较为明显。行业发展趋势(1)照明产品品质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随着电力载波通讯技术、白光LED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等的不断提升,人们对LED光源的品质化需求也越来越高,从最初的单纯追求“高亮度”转换为兼顾显色指数、色温等光色性能的“高品质”,汇聚了多种技术和功能的智能照明产品也正在各个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智能照明产品相较于传统照明及LED照明产品,集成了色温调节、定时控制、光感控制、智能场景转换等多种智能控制功能。依托各控制功能模块和总线控制系统,智能照明产品操作方便,控制灵活,兼具极高的安全性,可为住户营造安全、节能、舒适、高效的家居环境。未来,随着物联网技术、无线通讯技术、节能控制技术等前沿技术的进步及产业规模化带来的产品成本下降,LED将快速步入品质化、智能化时代,智能照明产品应用将会加速普及,成为照明行业下一阶段市场主流产品,给掌握智能照明核心技术的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行业竞争门槛进一步提升。(2)智能前装市场逐步崛起,与后装市场相互促进相互发展近年来各省市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快成品住宅发展的政策,毛坯房市场正渐渐缩小,精装房比例提升,前装智能整体解决方案逐步成为房地产公司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卖点。前装的智能场景解决方案有助于增加产品亮点、提升销售竞争力及改善用户体验,也有利于品牌口碑的传播。部分智能前装厂商已经开始与房地产、家装公司合作,将其产品打包进整体的智能前装解决方案,一方面借助线下渠道的力量更快地触达消费者,一方面将目标用户拓展至消费能力更强、年龄层次更广的群体中。家居后装市场与前装市场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后装产品可由用户自由安装,主要为用户提供增量的智能生活方式,如智能家电等产品。智能前装市场几乎摆脱了原有房屋的功能结构、布线设计和家具摆放限制,能从毛坯房起就为用户进行全方位、一体化和个性化的设计,因此智能前装市场能提供更系统和全面的方案。前装智能化产品在装修风格上更加统一、功能上更加协同、体验上更加完整,后装智能化产品在选择上更加灵活、更换上更加便捷、成本上更加低廉,两者之间相互优势互补,共同促进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